 
                    成立仅三个月,就开发出一款电流器设计软件,将设计周期从传统的两三个月缩短至两三个小时;
组建不到一年,已在工业智能体、AI文创等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并快速落地……
在动力谷大厦,成立一年有余的天元智能科学研究院,凭借其“青年科学家合伙人”模式,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产业跃升,引领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让科研攻关瞄准“真需求”
天元智能科学研究院究竟“新”在何处?
在该院院长、中车株洲所青年科学家王彧弋博士看来,这类新型研发机构具备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等优势,更符合如今的科技创新需求。
如今,天元智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电信等顶尖高校与企业,汇聚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依托央企共建,对市场行业更加了解,更贴合产业需求,成果转化也有丰富的应用场景。”王彧弋说,研究院人才来自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他们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可以更精细、更专业、更综合地整合资源,让科研攻关直指产业发展的“真需求”。
目前,研究院已重点布局AI+工业、AI+文化等领域,并启动多个落地项目。今年5月,与株洲产投集团联合研发的AI智能手臂机器人完成技术测试,可实现陶瓷生产线上釉环节的全程自动化操作。
在文化领域,该研究院推出的首部AIGC文旅片《一见倾心,株洲YOUNG》,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十天内完成二十余处景点的制作,正来自“AI+文化”的融合。
“株洲工业门类齐全,相继涌现大批尖端科技企业,为人工智能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王彧弋说。
不断突破技术边界
王彧弋深谙“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他看来,天元智能科学研究院只有汇聚年轻的新生力量,才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
以自身为例,作为中车株洲所的青年科学家,他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理论、算法与应用研究。早年间回国后,一直专注于产业算法难题攻坚。
他曾带领团队推出全球首个融合数据驱动与物理机理的风机预测控制系统;其团队研发的变流器生成式设计方法,将单张图纸生成时间压缩至两秒,效率较人工提升千倍以上。
如今,在天元智能科学研究院,他带领团队主攻的AI+工业软件创新,成功打造了全球首个工业研发智能体。
当前,为促进人工智能的普及与应用,该研究院正在推进多层次的培训,吸引和培养一批能够沉下心来搞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让更高层次科技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未来的研究院是什么模样?在该院的官方叙述里,提出未来五年,计划组建4支以上应用技术团队,孵化4个以上新型产业项目,形成4项以上核心技术,助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我们要高度自主‘走自己的路’,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深耕,不断突破技术边界。”王彧弋说。
责编:张弥郁
一审:张弥郁
二审:邹林
三审:吴丹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